由于国人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,甚至还有人会被某些网上信息误导,医生经常会遇到对疾病一无所知的“医盲”,也会遇到钻牛角尖甚至胡搅蛮缠的“半桶水”,对此,医生表示很无奈。但是,医患之间的沟通真的非常重要!!!
在医院里, “医盲”期待从医生这里得到专业的解释和安慰,“半桶水”则需要医生帮其纠偏来配合医疗,这就需要医患之间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,也是避免医患纠纷最重要的手段。
作为医生,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,如果你的家人生了病,请了假急急忙忙赶到医院,排了2、3个小时的队,进诊室看病两分钟就“被结束”离开,更毋论接下去还要各种排队缴费和排队检查了,病人的情绪真的好不了,他们大多会很紧张、焦虑,此时,如果医生或护士能在病人就诊期间耐心听病人讲述,并说几句安慰或关心的话,病人的心情一定会好很多。西医的鼻祖希波克拉底说过:治病-靠语言-靠药物。谦逊尊重的态度、耐心温和的语气,恰当的措辞,对紧张焦虑的病人来说,无疑是一支强有力的“镇静剂”,很快会赢得病人的信任。
笔者曾经亲眼看到在一外科病房,一个医术不是非常高明的医生,他对病人很尊重也很有耐心,经常看到他笑眯眯地在病房和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和他们“聊天”,那些病人的眼里满是感激和崇拜,几乎每个离院的病人都交口称赞,口碑甚好;而另一名科室的“一把刀”,系出“名门”,手术做得非常漂亮,但他懒得和病人及家属交流,面对病人期期艾艾的目光,他视若无睹,惜字如金,有一次,一个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瘘,半个月未见好转,家人带着全村的人冲到病房要说法,群情激愤地要赔偿,结果是那位“好心”医生反复耐心讲解,说明情况,才劝退了家属。
曾有调查显示,医疗纠纷中80%是医患沟通问题赞成的,只有20%是与技术有关。良好的沟通效应有时比医术更给力,沟通对医生来说是一种能力,一种工作中必备的技能。现代医学模式一直倡导人文关怀,医学院校里也已经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,教医学生学会沟通的技巧,强调医学应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。所以,要做一名好医生,一定要重视和病人建立了的沟通关系和渠道,
有时候,病人并不是要你给他治病,而仅仅是需要来自于你的一句安慰。微信公众号:
医路伴(
idaifu)是专为医生和病人沟通而开发的系统,双方可以通过
文字、语音、图像的方式实时交流,医生会实时收到病人发来的信息,也可以在不方便的时段里对信息进行屏蔽,在方便的时候打开查阅。这种网上一对一的交流,可以弥补很多就诊当时的遗憾,没来得问的问题,没来得及回答的话都可以在这里交流,既能促进医患相互理解,又可减少医患纠纷。